不健康不环保的中餐才是“垃圾食品”?
发布时间2014-02-23 13:16:47 | 进入和平论坛 来源:
近来,中餐多次被卷入舆论中心
健康隐患和环境污染,中餐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争议
来自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营养学教授Barry Popkin的一篇发表于《卫生事务》杂志上的文章中指出,截止到2008年,25%的中国成年人超重或者肥胖。尽管这个比例当时还比埃及、墨西哥、英国和美国等国家低,但在过去的1998到2008年,中国每年有超过1.2%的中国成年人变得超重或肥胖,这个增长率远超绝大多数国家。其中,儿童肥胖的情况还要较成年人严重。而根据“2004—2007年中日国民体质联合调查”中一项描述上海、东京20~74岁居民的超重肥胖现状的研究,结果显示上海20~74岁人群的超重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都高于东京。
中国人的腰围和体重在过去的十年来正在飞跃性的上涨。而促成中国人体重增加的众多因素中,饮食结构问题显然难辞其咎。
中国的肥胖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儿童。
另一方面,今年初,美国一所大学发生了一起案件,两位男性室友发生打架和动刀事件,而原因是一方反感中国留学生在做饭时油烟味重而争吵。不久前,一位政府官员在介绍北京市的城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时,也提到了中国人的烹饪习惯,认为中式烹饪习惯对空气污染影响不小,并引起一定的争议。
总结来看,中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非议。不论在营养上,还是烹饪过程的不环保上。
为什么说某些中餐是“垃圾食品”?
仅提供单调的热量或提供的某些营养素远超人体所需就是“垃圾食品”
“垃圾食品”(Junk Food),其实只是一个民间的说法,并没有营养学上的定义。被约定俗成的指那些仅仅提供一些热量,别无其它营养素的食物;或是提供了超过人体需要的某些营养素,只能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
虽然没有“垃圾食品”的定义,但包括WHO和FDA在内的多个政府组织及非营利组织却都认为食用过多具“垃圾食品”属性的食物,不利于饮食均衡,容易使人肥胖。并且有大量研究证实,由于“垃圾食品”的脂肪和热量的含量很高,是可以导致肥胖症、蛀牙、人类内脏癌、增加罹患2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疾患的机率。此外,由于“垃圾食品”中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含量很低,当大量食用“垃圾食品”时,这些营养的摄取也会相对地减少。
“垃圾食品”虽是舶来概念,但很多高油高盐高淀粉质的中餐同样难脱干系
“垃圾食品”的说法最早起源于欧美,所以人们熟知的“垃圾食品”就包括:汉堡包、比萨饼、糖果、汽水、高果糖饮料、油炸马铃薯片、油炸薯条以及腌渍品等等。由于这些食品往往是快餐工业所提供的,很多时候人们就把“垃圾食品”等同于了“洋快餐”。
“垃圾食品”常常被等同于“洋快餐”。
但如果仅以“提供单调的热量或提供的某些营养素远超人体所需”这两条标准看,实际上许多常见中餐也脱不掉“垃圾食品”的帽子。“洋快餐”的危害性并不在于它是西餐,而是其营养单调,更有高温加工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而中式食品制作中煎、炸、烤、烘、爆炒等高温工艺的运用实际上也不比“洋快餐”逊色。
此外,国人热衷于用热量、胆固醇这样的指标来指责“洋快餐”,却很少用相同的标准来衡量中餐本身。这种忽视使得中餐带上“健康”的假象,以一些常见的中餐为例,只在热量这一指标上,中餐就不输“垃圾食品”:香肠、腊肠这类风干腌制类肉食含有的热量大约是283大卡/100克,相当于6块洋快餐的炸鸡块(286大卡);东坡肉这类食物的热量更是高达534大卡/100克,相当于10块油炸鸡块或者1个大份炸薯条;再看相对清淡的白切鸡和水饺,每100克的鸡肉热量也会接近200大卡,而常见的猪肉水饺20个左右热量也会接近800大卡;而诸如年糕,汤圆,糖醋排骨,梅菜扣肉这类常见菜的热量也都较洋快餐更甚。
西方一些消费者机构早就警示了中餐某些“垃圾食品”的健康风险
而随着中餐跟随华人逐步在全世界落地生根,这类中餐中的“垃圾食品”也引起了西方人的注意。早在2007年,美国的一家消费者协会公共利益科学中心(Center for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就公布了一项报告,其中就告诫在西方的中餐爱好者:“中国菜热量高,应该忌口”。该中心的营养研究主管利伯曼具体解释道:“中餐虽然有很多蔬菜,但并不代表就一定有利健康。一份炒青菜有900大卡以及2200毫克的钠。这个结果不符合很多人的印象,因为很多人都以为蔬菜的卡路里都很低,但因为油和盐的过量使用,却使得其甚至超过了一般的煎炸食品的热量。而一些中国小吃也有很高热量。6个猪肉蒸饺的热量为500大卡,几乎等同于煎炸食品的热量。”2010年,英国也颁布了一个类似的报告,报告显示,如果选择中餐中使用煎炸炒等烹饪方法制作的食物,一份普通份量的中餐外卖将含有相当于一酒杯容量的脂肪,约有2823大卡;而一般的外卖食物平均约含1500大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