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安食讯网 > 总站 > 资讯中心

夜市:有“上海味”的风景线

发布时间2019-05-09 10:31:51 | 进入和平论坛 来源:新华网

过了立夏,一种时令美食便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就是小龙虾。说起小龙虾,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寿宁路。曾几何时,5月的寿宁路,白天静悄悄,夜幕降临后,满是吃客。但现在白天依然静悄悄的寿宁路,到了夜间也仅有孤零零的两三家龙虾店。

寿宁路上的小龙虾店,最早出现在2000年,随着店铺的集聚,逐渐在上海形成规模与名气,食客纷至沓来,鼎盛时期这里不少店铺在凌晨都要排队等座。但是在经营小龙虾的过程中,寿宁路也经历过不少波折。2009年的“洗虾粉”风波曾让这里生意惨淡到几近“断气”,虽然之后还是恢复了,但是满地的杯盘狼藉,小巷里洗过小龙虾后的臭水,空气中烧烤的气味,熏得人睁不开眼睛,住在寿宁路上的居民更是苦不堪言。因而经过去年的整治之后,寿宁路的龙虾店绝大多数都已搬迁,只剩下了很少的几家。

今天的寿宁路与之前的“小龙虾一条街”相比,更安静、更干净,也更加注重食品安全;对于住在寿宁路上的居民来说,默默忍受了很多年的噪声、油烟、消防等隐患也一去不复返了。不过,繁华过后的寿宁路总是让有些人觉得遗憾,火爆的夜市与舒适的居住环境,这“鱼与熊掌”如何才能兼得呢?

夜市是一个展示城市文化和活力的窗口。外来游客通过夜市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1984年5月,南京东路商店全部恢复了夜市,一时“十点打烊”成了南京东路商业服务消费者的标志,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许多人对于上海夜市的印象就是在晚上十时,百货商厦、购物中心关门打烊之后,消费者鱼贯而出,奔向肇周路、寿宁路、昌里路、吴江路等热闹地方。那些路段的餐馆、排档的生意非常火爆,成为了一道城市风景线。近日,上海市商务委等九部门联合出台“十条政策”,推动上海“晚7点至次日6点”夜间经济繁荣发展。

重振上海夜市,除了要看到当年的火爆,更要分析火爆背后的原因。寿宁路的“火”,除了汇聚了大量的龙虾店之外,更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有着很大的关系。寿宁路北面是大世界、淮海路,西面是新天地,南面是老西门,而城隍庙也在不远处,这里可以说是上海许多重要商业街以及旅游景点的后街,因而一旦形成了特色之后,想不火都不行。

事实上,不少上海曾经的夜市聚集地,都是位于繁华马路的“后街”,这里不仅便于游客小憩,也是不少本地居民的居住地。但正因为如此,扰民情况时有发生,最终不得不“降温”。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上海商业布局的日趋完善,特别是随着轨道交通延伸之后,上海的商业中心已经从传统的商业街区向周边的商圈、综合体扩散,传统的“市中心”概念已经在逐步淡化,因而在夜市的布局上更需要按不同的商业需求进行配套。

有关专家建议,上海可以推出能体现上海饮食文化、民俗风情且满足海内外游客多元消费需求的“地标型夜市”,形态则可以有特色街、餐饮集聚型夜市广场和商旅文体融合型夜市等,逐步推动上海夜间经济发展。从以往的小摊小贩,到如今以特色商业街区为载体,融入夜市元素,让市民游客吃得好吃得安全,让周边居民免受噪声、卫生的困扰,有关部门可以从业态、地段、环境等多个方面来规划夜市。

曾经有人把夜晚比做上海的一扇“窗户”,那么夜市就是打开窗户的一道风景线。我们大可不必纠结一条马路是否能够恢复往日的繁华,或者一种食物是否需要成为夜市“标配”,只要能够真正理解夜市的精髓,满足人们对于夜市的深层次需求。

上海的夜市,不是低档夜排档的代名词,而是更具“国际范”、“上海味”、“时尚潮”的风景线。

责任编辑:夏彤
友情链接
中国国家培训网食品安全综合服务平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