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三双结合”打好稳定粮食生产“组合拳”
发布时间2020-08-11 10:24:20 | 进入和平论坛 来源:浙江农业信息网
今年以来,海盐县围绕粮食增产保供任务,在订单保护、服务提升、融合发展等方面积极拓展渠道,着力构建稳定粮食面积、产量及效益的多重保障体系,牢牢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全县晚稻播种面积19.9万亩,同比增加1.1万亩,增量列全市首位。
一是“政府+企业”双订单保护,纾解农户卖粮难。强化政府订单收购,深入推进优质晚稻“五优联动”省级试点,扩大收购规模,在10000吨省级试点基础上,新增4000吨县级试点,带动全县近300户种粮大户种植优质晚稻品种,覆盖面积7万亩。省、县级试点分别享受0.2元/斤、0.12元/斤订单奖励,并由中标加工企业提供0.0363元/斤、0.03元/斤优质加价,预计为农增收593万元,户均增收2万元。创新探索“企业+农户”订单新模式,由大型稻米加工企业与县内种粮大户签订订单合同,在省定晚粳谷最低收购价的基础上加价0.1元/斤,同期市场价高于最低收购价则在市场价基础上加价0.1元/斤,实现统一供种、统一收购,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目前签约种粮大户34户,订单面积3200亩。
二是“部门+社会”双服务提升,抵御种粮风险高。依托政府部门及社会力量,构建“基础建设+技术推广+生产托管+金融保险”的粮食生产服务体系。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市率先出台县级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快速实现机构改革后管理要求统一,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9.9万亩,覆盖基本农田超93%。全面推广绿色防控,通过精准测报、精准用药,实现晚稻生育全周期施药次数不超2次,全省领先。强化粮食产业全程社会化服务,培育了“久洋农机”“友邦植保”“友邦测土施肥”等服务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6家,引导华星农场等4家主体疫情期间为外来大户提供飞防除草作业服务6000余亩。优化金融保险服务,创新开展土地流转费履约保证保险,水稻及小麦政策性保险理赔服务满意率持续保持98%以上。
三是“稻渔+农旅”双融合发展,破解种粮效益低。充分挖掘稻田综合效益潜能,从单纯种粮向稻渔共生、农旅融合等模式转变。开展首批浙江省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浙江省稻渔综合种养重点县“双创建”,重点打造稻虾全产业链,新增百亩以上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11个,建立全省首家县级小龙虾交易市场,成功引进总投资达8000万元的长三角澳洲淡水龙虾育苗中心及稻虾共养示范基地项目,今年新增稻虾面积4600亩,累计发展至1.6万亩,亩均净增收预计超传统种粮3200元。拓展稻田农旅功能,鼓励发展不破坏粮食生产的创意农业,如该县三羊农业开创新概念运营模式“共享稻田”,将田分成小块供家庭认领种植,年收费3880元/亩,比单纯种粮增加收入1200元/亩;南北湖“我家的园子”推出“稻南北湖来野”亲子活动,利用2亩稻田举办插秧比赛,吸引50余个家庭参与,活动收入达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