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安食讯网 > 总站 > 资讯中心

施策精准 菜价平稳

发布时间2019-04-24 08:58:44 | 进入和平论坛 来源:人民网

一方面要保障市民吃上平价菜,一方面要避免菜贱伤农,如何统筹平衡?各地因地制宜,纷纷出招。

四川广元近三年来,安排市级财政资金2247.6万元投入“菜篮子”工程建设,支持大型连锁超市每天推出新鲜安全、经济实惠的“特价菜”。全市累计建设蔬菜基地3.5万余亩,年供应本地蔬菜量超过14万吨,应季蔬菜自给率达到70%以上。政府帮扶,种植户养殖户获得增收。

四川广元地处川甘陕三省结合部,位于秦岭南麓,是我国南北方的过渡带,既有南方的湿润气候特征,又有北方天高云淡、艳阳高照的特点。近年来,广元市坚持将“菜篮子”工程建设纳入重大民生工程,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发展特色错季设施农业,使农产品生产、流通、管理环节更加紧密联动,不断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集群化发展。

让利于民,超市每天都有特价菜

“大白菜外面1斤卖八九毛,超市特价菜只要五毛六,还能扫码溯源,实惠又安全,当然来这儿买。”一大清早,利州区沃尔玛超市的蔬菜“特价区”里人头攒动,附近居民李桂芳手里提着挑好的韭黄、玉米、青椒等蔬菜,还在“特价区”里继续挑着大白菜。

一旁的超市售货经理俞添龙一边安排顾客排队,一边指挥员工抓紧给“特价区”上新,“特价区”的白菜、土豆、莴笋等菜比普通蔬菜区平均每斤便宜两毛钱,杏鲍菇、茶树菇等“稀罕菜”便宜更多,清早的顾客大多是奔着“特价菜”来的。

俞添龙告诉记者,超市主要根据前期调研和评估策略来推出“特价菜”,一是根据季节调整,比如冬季白菜、萝卜、莴笋等产量高,超市就会推出这些菜做特价;二是将受消费者欢迎、相对稀缺的蔬菜作“特价菜”,从而带动整体销量。因此,虽然每天“特价区”人头攒动,但并不混乱,“特价菜”每天都有,今天没买到的,明天早点来就是了。

超市让利于民的底气,来自政府实打实的政策支持。近三年来,广元市安排市级财政资金2247.6万元,专项支持“菜篮子”工程建设。永辉、粮贸、美好、世纪华联等大型连锁超市相继推出新鲜蔬菜“特价区”,确保市民每天都能买到新鲜安全、经济实惠的“特价菜”,政府给予相应补贴。同时,政府还多次举办蔬菜产销对接会,组织大型连锁超市与农业生产企业现场对接,签订菜肉生鲜供销合同。目前,全市大型商超、平价蔬菜超市每天“特价菜”供应品种达30种以上,确保10类时令蔬菜价格低于市场平均价。同时,在市内主要农贸市场内,还设置了农民自产自销摊位400余个,进一步保障市民就近买到放心新鲜的“特价菜”。

发现波动,马上调库存平抑菜价

凌晨3点多,位于城区的广元农产品交易中心内灯火通明,停靠、卸车、入库……大型卡车、微型货车、三轮车把整个市场“塞”得满满当当。这个24小时运营的交易中心,每天提供蔬菜超过600吨,不仅覆盖广元本地城乡,临近的陕西宁强、甘肃陇南菜商也来这里采购。

价格信息采集员蔺佳每天都要巡场,对大型商户进行价格采集、上传,这几天吃住都在市场。“我们作为‘菜篮子’批发源头,牵动着几百万老百姓的‘钱袋子’,马虎不得。”交易中心负责人赵新勇告诉记者,他们每天巡查市场菜价,假如发现某一种菜价高出预警值,经汇总确认便会马上启动响应机制,调出气调库的保鲜菜迅速投放市场,平抑菜价。

批发商张建伟是市场里的老人儿了,他告诉记者,以前批发商们都会赶在年根前,进一些“稀罕菜”,由于流通成本高,信息不透明,商户自己定价,有时可以翻几番,“这几年,政府大力建设‘菜篮子’,市场里一天要采集好几次菜价,在LED大屏幕上滚动播放,大家看得清清楚楚。”张建伟补充道,交易中心的摊位租金10年没涨过一分钱,政府给菜商减负,就是为了让百姓得实惠。

赵新勇告诉记者,去年蔬菜价格波动较大,主要是不利天气、极端天气导致蔬菜的茬口叠加集中上市。好在交易中心近几年逐渐建设形成了“市场+批发经销商+基地+农户”的紧密结构链,菜价一有异常波动,就算气调库里没有的菜,也能迅速采购进行投放,“‘蒜你狠’‘豆你玩’,再也没了。”

赵新勇的信心不是凭空而来,近三年来,广元全市累计建设蔬菜基地3.5万余亩,年供应本地蔬菜量超过14万吨,应季蔬菜自给率达到70%以上。

保障菜蛋肉价稳定,避免菜贱伤农

做大做强“菜篮子”,广元始终坚持保障菜蛋肉价稳定,避免菜贱伤农,不少贫困户更是通过种植养殖走上了致富路。剑阁县禾丰乡健全村村民徐奉学一家便是如此。

5年前,徐奉学儿女都在上学,妻子体弱多病,他家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一年到头,夫妻俩忙进忙出却是“越忙越穷”,苦不堪言。

2015年,徐奉学申请到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在驻村农技员的帮助下,在自家庭院建起了养鸡场。为了保证肉质,他将小鸡投放到房前屋后的林中散养。政府的帮扶政策让他的土鸡不愁销路,第一批土鸡出栏后,他陆续添购了第二批、第三批……一年下来收入超过5万元,一举脱贫。

2016年,徐奉学进一步扩大了养殖规模,家禽批发市场也找他签了供销合同,土鸡一出栏,收购的汽车就开到了徐奉学家门口。规模化养殖让徐奉学尝到了甜头,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帮助下,他带领25户贫困户成立了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2017年,合作社共养殖5万只土鸡,同时还吸收72户贫困户代养蛋鸡,每月能为贫困户创收200多元。也是在这一年,徐奉学女儿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把全村的土鸡、鸡蛋等农产品“搬”上了农村电商的平台,走进了千家万户。“过去,开车要靠导航才找得到我们村,现在只要打开电脑,鼠标一点,我们的山货就卖走了。”徐奉学笑得嘴都合不拢。

朝天区曾家山地处秦巴山区,海拔高,气温低。暮春时节,山下低海拔地区油菜花已经落尽,山上还有些微寒,落叶树上还未钻出嫩芽。而记者在尧平村村民张玉广家的蔬菜大棚里看到的却是雾气腾腾、春意尽染,近20厘米的甘蓝苗绿意葱茏。离大棚不远的地里,20多名农民正忙着整地、挖窝、覆膜……这批甘蓝苗将在一周内全部栽种到地里。

“高山露地种菜不易,我这几个大棚多亏了政府的好政策才建起来。”张玉广指着大棚介绍,建这些大棚政府补助4万元,自筹只用1.5万元,占地面积超1500平方米。有了育苗大棚,冬天也能种菜,实现错峰上市,既受市民欢迎,又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去年,张玉广响应政府号召,扩大种植面积达100多亩,成了村里的蔬菜种植大户。

为了鼓励村民大力种植高山露地绿色蔬菜,推动传统蔬菜种植向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转变,近年来,朝天区不仅加大蔬菜种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每年还向菜农发放每亩400元补贴,免费的优质新品种蔬菜种子、农膜等物资也是一应俱全。2018年,朝天区加大投入,在平溪乡、中子镇新建城市“菜篮子”基地2000亩,曾家山的高山露地绿色蔬菜产业一下子上了新台阶。

目前曾家山已建设成为四川最大的高山露地绿色蔬菜生产供应基地,蔬菜种植面积达30万亩,产量达80万吨,畅销全国60余个大中城市。辣椒、甘蓝、马铃薯、西红柿等20余个农产品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菜篮子”越做越大,市民采购起来不仅品种更丰富,质量也更有保障。

《 人民日报 》( 2019年04月18日 13 版)

责任编辑:夏彤
友情链接
中国国家培训网食品安全综合服务平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