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怎样炼成食品安全神话
发布时间2014-06-30 11:09:46 | 进入和平论坛 来源: 国际在线(北京)
在海外代购风靡中国的今天,买洋货成了一种“品质”和“风尚”。而在日本,“国产”是高质量的代名词。国产大米、国产水果等国货,常常售以较高的价格。日本土地资源稀少,导致产量较低,是价格偏高的一方面因素;国民对国产商品高品质的信赖,也是原因之一。
对于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中国来说,如何从法律及顶层设计方面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保障百姓生命健康,是一门必修课。有“食品安全的天堂”美名的日本,则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值得借鉴。
实际上,日本过去也有地沟油、毒牛奶等侵害食品安全的负面案例。为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早在1947年,日本就制定了《食品卫生法》《食品卫生法施行令》以及《饮食业营业取缔法》,根据不同的食品品种,还相继制定了《牛奶营业取缔规则》《饮食物防腐剂、漂白剂取缔规则》等法规。
随着时代发展,新的问题层出不穷,原有的法律法规无法涵盖到全部食品安全问题,于是日本政府在2003年制定并实施了《食品安全基本法》,强化了食品安全事故之后的风险管理与对策。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便是农作物的“身份证”制度,它让产地实名化,从而更好地从源头防止食品安全事故。
日本人特别看重食品产地。在日本,每一家超市或商场,几乎每种食品的包装上都会印有生产地,例如北海道的牛奶、新潟的大米。一方面是地方政府的宣传,另一方面则有赖“身份证”制度。
这一制度是依据其1950年制定、1970年修改、1999年全面推广实施的《农林物资规格化与质量表示正规化的法律》所施行。
日本从2001年开始施行并推广农产品与食品的追踪系统,农业协同组合(简称农协)下属的各地农户,必须记录米面、果蔬、肉制品和乳制品等农产品的生产者、农田所在地、使用的农药和肥料、使用次数、收获和出售日期等信息。
农协在收集这些信息后,为每种农产品分配一个“身份证”号码,整理成数据库并将这些信息公开至网页供消费者查询。这不仅在食品安全性及质量等方面能做到透明,让消费者适时查看信息并博得消费者信赖,同时,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也能及时查出事故原因并进行追踪和回收,做到责任到人和管理透明化。
政府的高度重视,加上日本高度诚信的社会对企业或个人提出品质保证,是造就日本食品安全神话最关键的两个原因。
但事实上,世上可能并没有完美无缺的监管制度。即使在法律建设较为完备的日本,也无法完全杜绝食品安全事故。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是利用行政强制手段进行监督,但只有当生产企业或个人有道德、讲良心,真正高质量、高度安全性的管理体制才能够建立起来。
笔者的一位日本友人曾在其博客中写,日本人对“信誉”看的比什么都重,特别是对“名牌”要求“高质量以及安全性”。为了满足顾客的要求,企业必须完成自己的使命。而为了保护国民的安全,政府必须对有关企业进行严格监管……顾客对企业的信任说到底是顾客对企业工作人员的信任,进而是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如果对方背叛了这种信赖,那么即便是大型企业也会随时倒闭。(许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