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画闲言】合力围剿农村“山寨”食品
发布时间2023-02-02 10:00:03 | 进入和平论坛 来源:新安晚报
桌上一盒零食,里面有“小白兔奶糖”“奥密奥饼干”等,热情的亲戚抓了一把塞到袁成程手里;临走时,亲戚又拿出一盒“六个甄核桃”作为回礼……这是今年春节期间在北京打工的袁成程回到湖南农村老家,走亲访友时遇到的一幕。(2月1日《法治日报》)
“山寨”食品在农村市场很常见,“雲碧”“康帅傅”“银鸳八宝粥”等让人难辨真假。这些“山寨”食品有的质量还可以,有的质量很差。但是不论质量好坏,“山寨”食品都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山寨”食品在农村长期存在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有些农村消费者本来想买品牌食品,但是因为识假辨假能力不强,往往会错买“山寨”食品;有的农村消费者则是“知假买假”,原因是“山寨”食品比被仿冒的品牌食品便宜不少。此外,由于农村地域辽阔,商超网点分散,监督检查力量难以做到日常监管全覆盖,也让大量“山寨”食品成为“漏网之鱼”。再加上行政处罚力度不足,即使被查处,不法商家承担的违法成本也很低,导致不法厂商热衷于产销“山寨”食品。
对农村“山寨”食品固然要依法重拳打击,但是打击治理“山寨”食品不能只靠政府部门,消费者和被侵权的企业也要参与进来。对消费者而言,在购买商品时要擦亮眼睛,自觉抵制“山寨”食品,不要看错商标也不要贪图便宜,铲除“山寨”食品生存的“土壤”。被侵权的企业(特别是拥有名牌的企业)要重视自身品牌的保护,主动出击,及时将损害本企业权益的信息反馈给相关部门,并做好用法律武器维权的准备,对不法厂商形成震慑。
其实,部分“傍名牌”的“山寨”食品质量并不差,如果生产厂家重视品牌建设,完全可以通过正常渠道将自己的产品打造成真正的名牌。对这部分“山寨”食品生产厂家来说,应该及时改邪归正,把精力和心思用在正道上,打造自有品牌,既可避免在违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又可以把企业做大做强。至于销售“山寨”食品的农村商超经营者,要意识到销售“山寨”食品涉嫌违法,端正态度诚信经营,主动拒绝“山寨”食品,只赚良心钱、不赚“黑心钱”。
“山寨”食品看似生命力顽强,但也不是打不死的“小强”。只要多方合力围剿,让“山寨”食品生产经营者承受的风险代价远大于获利,“山寨”食品自然就会消失。也就是说,社会各界都要履行自身义务、发挥自身作用,对农村食品市场常态化开展“大扫除”,及时揪出“山寨”食品并依法处罚不法厂商,对农村食品市场正本清源,还市场一个正常的、充分的竞争环境,切实维护消费者尤其是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谢庆富/文朱慧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