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安食讯网 > 总站 > 资讯中心

“0糖”是无糖?玻尿酸能否食用?权威专家解读2021年食品健康热点

发布时间2022-01-07 17:28:00 | 进入和平论坛 来源:新华网

“0糖”不该成为商家宣传的噱头、美容用的玻尿酸能吃吗......1月6日,在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21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们对2021年度食品热点进行解读。

热点一:不少饮料企业2021年掀起了“0糖0卡0脂”风。

院士观点:"0糖“不该成为商家宣传的噱头,减糖需理性看待。

近年来,我国《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等重要政策文件,都将“减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世界卫生组织也建议限制添加糖的摄入量,其应低于总能量的10%,且减少到5%以下会具有更多的健康效益。对此,食品行业有责任也通过技术创新提供减少或不含添加糖的新产品。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表示,很多标识上标了零糖或者是零蔗糖,不应该是成为商家宣传的噱头。不鼓励食品企业以“0糖”“无糖”标识来吸引消费者,而要实实在在减糖,告知消费者采取什么措施减了多少糖或用了什么甜味剂。

减糖是需要理性的。糖不仅仅是蔗糖,可能还有葡萄糖,果糖等等,双糖和单糖,都是糖,假如饮料声称没有蔗糖,但是有可能有其他的糖,比如果糖,仍然是有糖的,无添加糖或者是零糖,还有可能添加了浓缩的果汁,这里都是含有糖的,减糖是政府的号召,企业应该响应,不应该把零糖作为商家宣传的噱头。

糖是中国传统膳食的重要调味料和多种加工食品的主要配料,既能满足舌尖上的需要,又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然而,在营养学上,糖提供的是“空能量”,即不含其他必需营养素,而只提供能量。糖提供的能量多了,就会影响其他食物和营养素的摄入。假如吃糖吃多了,也就是说能量吃多了,假如不注意消耗,不注意搭配,增加了能量摄入,可能引起超重、肥胖。人对甜味的喜好是与生俱来的,这是客观存在的,而且糖作为一种碳水化合物它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不要把糖变成白色的毒药。

热点二:企业宣称产品没有添加剂,好像食品用添加剂就有毒有害。

院士观点: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

“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没有食品添加剂,也不可能有食品安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表示,麦芽糖属于甜味剂,没了食品添加剂,琳琅满目的食品可能就不存在了,包括油盐酱醋茶,油也好,醋也好,这些都有食品添加剂,甚至面粉、大米当中也可能会有,食品添加剂的出发点或初心是为了食品更美味,更安全,保鲜期能够更长,也希望食品有一个大家满意的色泽。从某种程度来说,食品添加剂的水平是一个国家精致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着严格的审批要求,需要通过动物实验、人群膳食调查等才能确定一种食品添加剂可用于哪类食品及其最大使用量。因此,只要在法规标准允许的范围内合理使用食品着色剂,都是安全可靠的。

法规标准中不允许使用就不能用,凡是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都属于违法行为。建议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和抽样检验,重点检查产品标准或者产品配方、原辅料及食品添加剂的采购管理和投料使用、产品检验和标签标识等。对于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应依法严厉查处,特别是对一些现制现售类的网红食品,应重点关注。

热点三:有企业宣称玻尿酸能食用,有企业推出玻尿酸水。

院士观点:食用玻尿酸可以被吸收和利用,但与营养健康的量效关系有待进一步系统评价。

玻尿酸学名透明质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与动物胎盘、羊水、晶状体、皮肤、关节软骨等组织的酸性粘多糖,最早由眼科医生从牛眼玻璃体中分离提取出,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医学、食品等多个领域。目前,透明质酸主要通过微生物发酵以及动物组织提取获得。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江南大学未来食品科学中心主任陈坚介绍,透明质酸在人体广泛分布于细胞基质和润滑液中,主要包括关节滑液、皮肤、眼玻璃体、软骨、脐带等,以及血浆中,人体中的含量大约为20 g。研究发现人体内透明质酸含量随年龄增加会有降低的现象,60岁与20岁时相比透明质酸含量下降75%,年龄越大体内透明质酸含量越低。透明质酸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润滑关节、抗衰老等;另外,人体不同组织中透明质酸的分子量也不同,其生物学功能也有所不同。

不同分子量的透明质酸钠补充与营养健康作用之间存在量效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系统评价。欧盟食品安全委员会于2009年和2012年评估了膳食补充透明质酸钠在关节健康、保护皮肤失水方面的健康作用认为,现有证据尚不能证明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2021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透明质酸钠可以作为新食品原料应用于普通食品中,使用范围为:乳及乳制品,饮料类,酒类,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冷冻饮品。需要注意的是,透明质酸钠在婴幼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人群中的食用安全性资料不足,从风险预防原则考虑,上述人群不宜食用,标签及说明书应当标注不适宜人群,并标注推荐食用量≤200毫克/天。

据悉,本次会议上,中国科协科普部和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还联合发布了《2021年食品安全与健康流言榜》。

责任编辑:关心
友情链接
中国国家培训网食品安全综合服务平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