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专利工作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14-03-07 14:23:32 | 进入和平论坛 来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近年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农业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精神,大力加强专利工作,广大科技人员专利意识进一步增强,专利数量持续快速增长,质量不断提高,转化运用取得一定成效。全院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专利人才队伍建设逐渐完备,为支撑现代渔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专利数量持续快速增长。自“十五”以来,全院共申请专利2844件,授权1696项。全院专利在经历了“十五”的缓慢发展后,“十一五”以来,加强专利创造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专利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十一五”期间全院专利年平均授权量是“十五”期间的12倍,年授权量成功突破100件大关。进入“十二五”后,全院专利数量迎来爆发式增长,专利年平均授权量达到“十一五”期间的5倍,年授权量成功突破400件大关,其中2013年度专利授权总量达456件。
专利申请质量不断提高。一是发明专利占比高。全院专利申请2844件中,发明专利1901件,占6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1%)16个百分点。二是发明专利授权率高。全院已审结发明专利申请授权率为7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1%)9个百分点。三是在行业中的评价高。根据《中国农业知识产权创造指数报告(2013)》显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在全国科教单位中农业知识产权创造指数排名第5,在全国渔业科研机构中位列首位、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第1,一批专利先后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并得到社会和企业广泛认可。
专利转化运用取得初步成效。一是通过多种渠道推进专利转化运用。如利用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中国水科院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公共平台、各地方公共服务平台、各种展览展会以及四技服务和成果推广等多种渠道,不断加大专利宣传推介力度。2013年,遴选出实用性强,转化前景好的20项主推专利,与10个主导品种和20项主推技术相结合,整体打包组装实施“122”推广工程,实现了品种、技术、专利一体化输出,加速专利转化应用。截至2013年,全院专利总体转化率达70%,为渔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二是加速专利的市场化转化。近几年,共有24项专利通过专利权转让、实施许可、作价投资入股的方式实现转化,专利实施效益达数亿元,另有若干项专利达成交易意向。如东海所“常温下贮藏流通的扇贝即食制品加工方法”发明专利已在福建、浙江、等多家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转化实施,至2012年底,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54亿元,获利润5470多万元。黄海所“中国对虾多性状育种制定选择指数方法”以技术作价的方式实现参股投资,技术作价150万元;淡水中心4项发明专利拟授权上市公司武昌鱼股份实施,推动武昌鱼现代精品园建设,受到企业一致好评。
专利管理体系和人才队伍逐步建全。院所两级均已制定专利管理制度,设置了专机构和专职人员,加强专利管理。2013年,中国水科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院专利工作的意见》,提出实施专利权专家评价制度,探索重大项目专利专员制度,调整专利考核激励指标的权重,推动专利转化运用,逐步实现全院专利科学管理,全院专利工作步入了“量质并重”新阶段。通过专利培训、加强学习、交流等手段不断提升广大科技人员的专利创造能力。全院已建立起了一支较为完备的专利创造和管理人才队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