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财政支农是农业大省的要事

发布时间2014-03-07 09:27:59 | 进入和平论坛 来源:农民日报

本报记者 杨丹丹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是安徽这样一个农业大省面临的大事要事,也是财政部门肩负的重任重责。在北京参加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日前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罗建国说,2013年,安徽省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一是进一步加大财政“三农”投入。财政“三农”投入1710.6亿元,增长14.2%。二是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支持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生产,全省粮食总产达655.9亿斤,实现“十连丰”。三是进一步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步伐。积极支持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着力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农产品加工产值7200亿元,增长20%。四是进一步改善农业农村面貌。全省各级财政安排资金38.4亿元,整合涉农资金102.9亿元,引导社会资金80亿元。五是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精心组织实施民生工程和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规划,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8098元,增长13.1%,连续4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六是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在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的基础上,安排奖励资金3.4亿元,选择20个县(区)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

“2014年是‘深改’元年,安徽省各级财政部门将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两会精神,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不断创新财政支农工作机制,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三农’,为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作出积极贡献。”罗建国表示,具体在“健全五个机制”上下功夫。

要健全支农投入增长机制。不管财力多么紧张,都要确保农业投入只增不减。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和吸引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资金投入“三农”事业,不断拓宽支农资金投入渠道。

要健全农村市场主体机制。遵循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创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支持探索家庭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引入市场机制,鼓励金融下乡,促进村级集体经济保值增值、做大做强,助力美好乡村建设,支持人居环境和生态修复保护,持续强农惠农富农。

要健全农村内生动力机制。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完成20个示范试点县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要健全涉农资金整合机制。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突出重点抓关键的原则,清理、归并和整合涉农资金,集中资金支持粮食生产“三大行动”等体现政府公共职能的领域,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公共性、基础性、示范性、引导性作用。

要健全涉农资金监管机制。牢固树立“花钱要有效,用钱必问责”理念,改进和加强涉农资金监管,不断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国家培训网食品安全综合服务平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