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安食讯网 > 总站 > 资讯中心

打造“世界中国酒文化IP” 成都产区底气何在?

发布时间2023-03-07 10:02:26 | 进入和平论坛 来源:成都日报

水井坊邛崃全产业链基地项目(第一期)

酒是风物志,一方水土酿造一方美酒。“诗圣”杜甫、“酒仙”李白、“美食家”苏轼等文人墨客均在成都留下绚烂的篇章。白酒,历来便是成都这座城市的名片之一。

产业强则实体经济强、实体经济强则城市兴。今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作为传统制造业的典型代表,白酒业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将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势能。

站在新的起点,作为四川四大白酒产区之一,白酒成都产区如何通过高质量发展突围赶超宜宾、泸州,奔向发展的新蓝海?打造“世界中国酒文化IP”,成都产区的底气在哪儿?要如何实现?即日起,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连续推出上、中、下三篇系列报道,分别从城市、产业、企业等角度解读和诠释白酒成都产区发展新格局。

底气一 传承千年的白酒“基因”

据《华阳国志》记载,成都酿酒可溯至春秋战国之时,酒文化的记忆早已根植于城市的基因。岷江水质清澈甘甜,是酿酒的优良水源。成都平原腹地沃野千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形成天然的发酵容器,成就了成都白酒绵柔的口感特质。

两千多年来,府南两河及其前身——二江,为成都白酒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文化养料,孕育滋养了以水井坊为代表的白酒品牌。历史悠久的水井坊给后世的酿酒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以酿酒技艺和酿酒窖池最为突出。

“水井坊酒传统酿造技艺”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成都东门府河、南河两河汇合处的水井街酒坊自元朝起传承至今。这座古代烧酒酿造作坊遗址作为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白酒业发展的一部无字史书。至今完整保留的古窖池,加之两河交汇处的独有气候环境,让古窖池中数以万亿计的酿酒古微生物菌群600余年繁衍至今,正是以“一号菌群”为代表的协调均衡、丰富多样的微生物类群,成就了水井坊独特的酒体风格并飘香至今,鲜活传承着水井坊的历史和成都人的酒文化。

底气二 进入区域发展机遇期

细数全球各大蒸馏酒产区,成都产区是唯一一个坐落在超2000万人超大城市的白酒产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白酒成都产区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在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何勇看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都市圈白酒产业跨区域协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不断增强白酒产业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力、全球市场链接力和国际品牌塑造力,为白酒成都产区代表川酒参与全球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记者从成都市经信局了解到,近期发布的《成都都市圈白酒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明确,成都都市圈白酒产业将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白酒产业高地、具有区域带动力的白酒融合发展典范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白酒文化中心。到2025年,都市圈白酒产业营业收入将达到700亿元以上。因势而谋、乘势而进,这是成都产区“重新出发”的底气,更是“二次创业”的基础。在白酒产业,以水井坊为代表的白酒企业主动服务川酒振兴战略,以全产业链的形式入驻邛崃。这样的龙头企业将为成都产区和川酒振兴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推动成都市白酒产业提档升级。

底气三 绿色食品产业“链”上发展

白酒,是天人合一的产物,优良的生态环境是白酒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底色。以邛崃、大邑、崇州三地为依托,白酒成都产区曾是中国最大的原酒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白酒原酒之乡”。

成都市政府印发的《关于促进成都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特别提到,到2025年全市绿色食品产业营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到2030年突破7000亿元。届时,成都将成为川酒振兴主阵地大平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成都绿色食品产业实现良好开局,以产业基地为依托,重点打造6大产业功能区。其中邛崃绿色食品产业功能区是成都地区白酒产业发展主要承载地,主要发展优质白酒、食品饮料等。

记者了解到,成都白酒企业水井坊布局的邛崃全产业链基地一、二期项目,成为邛崃白酒产业建圈强链的有力抓手。在这一过程中,水井坊与产业链上的大中小企业开展广泛合作,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产业发展,推动形成白酒酿造、包装生产、玻瓶制造、仓储物流于一体的产业发展集群,充分发挥“链主”引领和生态主导作用。

作为绿色食品链主,水井坊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中持续推进“三大策略”落地,并借助科技智能化手段对产品的酿造工艺进行优化,增强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此外,水井坊发布的首份ESG报告提出了34项战略议题,体现出企业绿色创新价值,发挥了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增创成都产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郝思菡 刘泰山 水井坊供图

责任编辑:佳佳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中安食讯网食品安全综合服务平台,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