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安食讯网 > 总站 > 资讯中心

智慧“大脑”助食品安全监管走上多维新赛道

发布时间2022-12-06 09:32:46 | 进入和平论坛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叮!清晨5时30分,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奉天街附近的一家包子铺迎来了当天的第一位食客。在点餐前,他先扫墙上的“食安码”,随后才开始安心点餐。

目前,沈阳市52036家餐饮单位都设有食品安全公示板,而这只是沈阳智慧监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沈阳市市场监管部门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推进食品安全智慧化监管。如今,智慧“大脑”让食品安全监管走上多维新赛道,更让900多万沈阳居民人人都成为食品安全“监督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沈阳市近日被国务院食安办正式命名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成为辽宁省第一批通过国家食品安全示范验收的城市。

大数据加持为全城餐饮店画像

“我们家开了十来年了,附近居民都知道。”包子铺老板指着墙上说,“你看,这公示板上有健康证,这个是我,旁边的是我媳妇。”

包子铺老板指着的是沈阳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板。在公示板上,清楚地张贴着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等证明文件。用手机扫描公示板上的食品安全监管二维码,页面上立即显示出,2022年辖区市场监管所共对其检查2次,其中一次涉及65项检查内容,均无不合格事项。

早上6时许,店里的食客逐渐多了起来。在等餐期间,附近居民王双介绍说:“总来他家吃,虽然味道能品出来,但食材干不干净、包子馅用料安不安全,说实话心中并没底。现在一刷二维码都出来了,方便、省心!”

听到老顾客的赞扬,老板娘笑着说:“现在监管部门给我们作证!公示板我就放在最显眼的地方,让来就餐的客人都知道咱家诚实经营。好的饭店给评优,让我们更有干劲儿了!”

有了实时上传的监管状态,从2020年2月开始,沈阳市市场监管局开始对餐饮单位建立电子档案。沈阳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李学良介绍:“所有检查结果数据累积下来,就会形成企业的微观画像。利用电子档案生成的食品安全指数既可以为我们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未来嵌入相关消费平台后也将引导消费者进行择优消费。进而形成市场监管部门、市场主体和消费者三方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扫码可溯源了解生鲜冷链“身世”

11月12日早晨,市民李玉来到位于皇姑区的家乐福塔湾店,买完芹菜的她利用二维码查到了这批次芹菜的检验结果和追溯信息。“你看,这是新民的芹菜,在哪块菜地产的都能显示。要是这芹菜有问题,肯定得找产地,这么精细化的监管,谁还敢乱整?”李玉说。

“没有农残,放心!”城市的另一端,在华润万家超市购物的杨春平正用手机扫描摊位上的二维码,手机上立即显示了蔬菜的产地、快检等可追溯信息。

遍布沈阳的各类商超和餐饮单位是食品安全的重点管控地带。如今,在沈阳的很多超市,消费者扫描全景二维码,可以看到产品来源、质量证明、检测数据、超市资质、投诉信息等情况;扫描专柜二维码,可以看到特色产品的渠道来源、认证资质、认证承诺、源头资料、质量证明等信息(见左图)。

“扫一下,我们也能当个监督员。”杨春平说。利用智慧平台实现全民参与监督食品安全,既提高了监管水平,又调动了市民的参与热情。

几年来,逐渐完善的智慧监管平台正在改变沈城百姓生活,从事后监督到事前管控,智慧平台的可追溯系统成为沈阳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进程中带给百姓的福祉之一。

“这些冻货都需要核酸检测,然后挨个消毒才能入库。得保证不带‘毒’啊!”沈阳首站定点冷库专队作业人员王吉畅说。

近年来,不断变化的疫情防控形势对沈城食品安全监管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进口冷链食品因消毒检测时间长而可能脱冷变质,一些超市只能停止相关产品销售。在居民供应不能停止的前提下,沈阳市一方面优化流程,减少冷链商品脱冷时间,帮助企业重新渡过难关;另一方面,利用数字技术强化自动监控,保证进口冷链食品的安全,保障不携带新冠病毒。”沈阳市市场监管局流通处处长赵永辉说,“对于进口冷链商品,在做好消毒的基础上,更要利用智慧监管模式,纳入可追溯系统。”

如今,借助智慧化可追溯系统,沈阳市的进口冷链食品入库前完成批批核酸检测和件件六遍消毒,产品信息及时准确录入省级追溯系统,并随附沈阳市首站定点冷库“三证一码”后进入生产经营环节,做到来源可溯、去向可追。而冷链可追溯系统的提速增效也为企业带来了便利。

直播+封签全流程守住外卖安全

一勺热油下去,带着香味儿的热气顿时升腾上来……18时许,正是傍晚“饭口”时间,位于沈阳嘉里城商场的椒爱·水煮鱼川菜的后厨内,厨师们紧张地忙碌着。与此同时,点单的毛先生已经在手机里看到厨房里的工作细节,甚至看到了自己点的水煮鱼被热油激出的热气。

18时27分,水煮鱼被打包完毕,核对订单后,店家将水煮鱼和米饭分开装盒,放入包装袋,在袋口打结处仔细贴上了食安封签贴纸,等待外卖骑手取餐。

18时50分,毛先生的外卖被送达。此时,食安封签完好无损,毛先生撕开食安封签后,静静享受美食。

而同一时段,34岁的崔瑶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在一家水饺快餐店里点餐。后厨的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制作,崔瑶透过玻璃,能看到自己的那份水饺即将包好准备下锅。

明厨亮灶、直播后厨、食安封签……这些细节时刻都在紧紧把守市民的入口关。而互联网监管+明厨亮灶是沈阳市在明厨亮灶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新。通过直播后厨,让点外卖的市民能够参与监督。在配送外卖过程中,利用食安封签做“守门员”,保障外卖安全送达。

多年来,数字化监管为沈阳食品安全监管增设了智慧“大脑”。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了市场监管由被动监管向主动监管、由事后治理向事前防范、由政府监管向社会共治的转变与延伸。而智慧“大脑”的运用,最终受益的是沈阳900多万市民,他们一餐一饭,一蔬一肉的背后,都有着数道乃至数十道环节“看不见”的监管流程,保障着沈阳百姓的餐桌安全和健康营养。

责任编辑:一鸣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中安食讯网食品安全综合服务平台,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