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滞销”骗局:抬高公众信任成本
发布时间2018-05-10 16:17:53 | 进入和平论坛 来源:新华网
■ 社论
虚假“悲情营销”打动人心的效果会边际递减,公众见多也就不怪,这会拉高那些真正困难果农的求助门槛。
不少人在朋友圈都看过类似消息:某地水果滞销,果农心急如焚,现在低价处理,只为帮果农收回成本。就算不买,“每次转发都是一次义举”。与此同时,还会配上果农在一大堆散落在地上的水果面前面色凝重、眼神绝望,甚至哭得面部扭曲的图片。
近日,山西临猗县政府发布了一则针对“临猗苹果滞销”不当营销方式的声明。声明称,多个电商发布“临猗苹果滞销”的营销策划,内容有诸多夸大失实之处,给当地果业品牌形象造成严重影响。
记者采访发现,这些打“悲情牌”的视频、图片,有些是几年前的老照片,有些是摆拍。而为了让故事更真实,个别电商平台甚至采取不正当手段,用加盖政府部门公章的材料营销。
用讲故事甚至“卖惨”的方式来营销,也是一种现在许多人会采用的营销方式,但一些美其名曰爱心助农的营销,说到底就是骗局,用骗局来收割同情。而且很多骗局并不高明,以至于网友发现,一些“苹果滞销”“鲜笋滞销”“菠萝滞销”的宣传图片用的都是同一位老人。
对消费者而言,同样的价位,从果农那里买滞销水果,还有行善的功能。输出善心本是件有满足感的事,深究真假的动力自然小。商家正是吃准了这种心态,用卖惨的方式虚假宣传,蓄意夸大果品滞销严重程度。
在悲情营销的骗局之下,被伤害的当然不只有丧失知情权的消费者。电商平台上夸张渲染的滞销局面,以及水果价格的不合理波动,会干扰价格信号的指挥作用,扰乱那些不成体系的果品种植散户们的预期,破坏正常的供求关系。
“狼来了”的故事众所周知,事实上,这样的“悲情营销”打动人心的效果也会边际递减,公众见多也就不怪,这会拉高那些真正困难果农的求助门槛;而其虚假面目被戳破,更会抬高公众的信任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用同一位老人的照片宣传可能涉及的侵权,电商平台的客服表示,“如果大爷找来,平台肯定会对他负责任。”作为第三方平台,在掌握图片识别技术的前提下,完全可以排查那些造假营销的店铺,却奉行不上门不理的态度,不能不说,这客观上也纵容了商家卖惨式的虚假宣传。
不会编故事,都卖不了水果?夸大事实、造假博同情对陌生人信任纽带具有摧毁作用,被虚假营销无度透支的爱心,迟早有耗尽的一天。面对这等悲情营销,相关部门还需加强监管,予以严厉打击,莫让人群信任再被如此消磨。而电商平台,亦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需担负起排查责任,尽力清除这些虚假宣传手段,对相关商家也需有相应处罚措施,最终给消费者一个健康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