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安食讯网 > 总站 > 委员会

减盐食品就能敞开肚子放心吃?大错特错

发布时间2023-02-20 13:37:40 | 进入和平论坛 来源:中国食品报

“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盐的重要性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不言而喻,但摄入过量的盐也有可能引发高血压等慢性病。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减盐成了生活新风尚。既然是减盐食品,里面的盐少了,是不是就能敞开肚子放心吃了?这可大错特错了。

注意减少“隐形盐”摄入

普通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很多消费者觉得,减盐食品就是低钠食品,这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一些减盐食品的钠含量不一定低。

网上购物时,搜索栏可加“低盐”二字;超市购物可选择“低盐、少盐、无盐”商品。如低盐/无盐挂面、低盐榨菜、减盐酱油等。通过调查发现,在某些减盐食品外包装的营养标签上,每百克食品含钠量甚至超过2000毫克,这个量已经和人体每日所需的钠含量(2000—2500毫克)相接近了。需要注意的是,减盐酱油可能比一般市场卖的普通酱油盐含量降低了25%,但本身酱油含钠量高。

为什么在减盐食品中,还含有这么多钠?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传播部主任阮光锋表示,这是因为“国家对减盐食品的含钠量没有统一标准”,具体减盐减了多少全靠行业自律。根据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宣称钠(盐)含量减少的食品与参考食品相比,前者钠含量必须减少25%以上。换句话说,减盐减的是相对的百分比,而非减到某个绝对值。如果对标食品含钠量过高,即使减少25%以上的钠含量,减盐食品的钠含量依然可能偏高。

减盐不仅要控制食盐、鸡精、味精、酱油等“看得见的盐”的摄入量,还要注意减少“隐形盐”的摄入。业内人士表示,“隐形盐”指酱油、酱类、咸菜、高盐食品、高糖食品等中看不见的盐。一些食品食用量很少,却占成年人全天钠摄入量的1/3,如饼干、薯片等食品由于制作工艺的限制,含钠量较高,即使吃起来不咸,也不宜多吃。

“另外,减盐食品的口感也可能让消费者在不经意间摄入更多盐。”阮光锋补充道,不少消费者在挑选食品时注重口感,一些减盐调味品的减盐量一般,但口感却可能清淡很多,这导致人们在做饭时要放更多的减盐调味品,才能达到让人满意的口感。

厨房也是减盐的重点区域

据估算,中国居民膳食中的盐和油一多半都来源于厨房。因此,家庭厨房、食堂和餐厅减少盐、油、糖的使用,对于控制盐、油、糖的摄入至关重要。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依然普遍存在,从膳食盐摄入量看,人均每日烹调用盐9.3克。

长期高盐、高油、高糖饮食是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某些癌症的风险。《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提示,成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高于5克。

减盐提示:做饭时少放5%—10%的盐不会影响口味。

盐中的钠是调节人体生理机能不可或缺的元素,对维持体内正常的生理、生化活动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摄取太少或缺乏会出现疲劳、虚弱、倦怠的现象,但长期摄入太多则会增加患高血压、胃癌等疾病的风险。

减少5%—10%的烹调用盐通常不会对菜品口味产生明显影响,且有助于人群逐步适应并养成清淡少盐的饮食习惯。

使用限量盐勺、低钠盐、减盐酱油等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人群控制盐的摄入;但建议肾脏疾病患者征询医生意见,不宜盲目选择低钠盐。

巧妙选择天然食材和调料增味、提鲜,在增加食物多样性的同时有助于减少盐的使用,如用葱、姜、蒜、辣椒、花椒等增味,用柠檬和醋等酸味物质提升咸味感觉;鸡精、味精、酱油、蚝油、酱料等调料中含有较高的钠,用它们提鲜时应适量、合理搭配。

看好营养标签购买低钠食品

业内专家提醒,科学减盐需要从源头做起,尽量购买低钠食品。

“低钠不是减盐。”阮光锋强调,“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要求,每100克食品中钠含量小于等于120毫克方可被称为低钠食品。因此,减盐食品并不一定是低钠食品;相反,很多减盐食品仍然属于高钠食品范畴。”

识别哪些食品属于低钠食品,归根结底要关注的是钠含量本身。预包装食品包装袋上的营养标签,为消费者了解食品钠含量提供了帮助。

业内专家表示,消费者应重点关注食品外包装上营养成分表中钠的含量,看清其单位是“每100克”还是“每份”;若单位是“每份”,则还要看清每份是多少克,以此来计算食品中的钠含量。

“盐吃多了虽然不好,但盐中的钠是调节人体生理机能不可或缺的元素,对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和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摄取太少或缺乏会出现疲劳、虚弱、倦怠等现象。”阮光锋总结道,“我们需要科学减盐,但不能矫枉过正。”

责任编辑:佳佳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中安食讯网食品安全综合服务平台,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