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特色农业再创佳绩

发布时间2015-02-05 13:09:43 | 进入和平论坛 来源:朔州日报

2014年以来,朔州市突出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在设施农业、果业、药材产业、酿造业等方面狠下功夫,有力促进了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设施农业成绩可喜。去年以来,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带动、资金整合等一系列强力措施的推动,设施农业产业蓬勃发展,新增设施农业2.4万亩。截至目前,全市建成设施农业百亩以上园区200多处,300亩以上园区50多处,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等设施面积达13.8万亩,年产量80多万吨,亩均纯收入2万多元,食用菌、油桃、草莓、蓝莓、葡萄、西甜瓜等特色种植亩均达到了10万多元。设施农业布局,由原来的点状结构向板块式推进,规模化、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呈现出老基地稳步发展,新基地大步赶超的可喜态势。涌现出朔城区的胜茂、华源、新农苑、晟源;山阴县的佳利、宇昊、华昱;怀仁县的仁丰、金沙滩;应县的天喜、明禾、和顺;开发区的三青梁等一大批设施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园区。

果业继续提质增效。2014年,全市果树生产面积和产量仍保持继续增长态势。据统计,水果总面积共计15.19万亩,产量2.11万吨,产值1.56亿元。主要种植品种种类有杏树5.96万亩、苹果7.06万亩、梨0.71万亩、李1.1万亩、葡萄0.3万亩、桃0.06万亩等,主要分布在该市怀仁县、山阴县、应县、朔城区;平鲁区、右玉县以发展杏树经济林为主,且面积达9000多亩。全市在发展露地果树的同时,设施果树发展势头强劲,设施果树达到2000多亩,栽种果树的种类有油桃、毛桃、樱桃、葡萄、草莓、蓝莓、杏7个种类,由于设施水果上市早,且效益非常高。均价达到10元/斤。设施果树的发展对全市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药材产业强劲崛起。该市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的模式,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全市种植中药材的专业合作社现有20多家,兴建中药材基地,培育经纪人,积极发展订单农业,扶持龙头加工企业,实施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中药材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去年,全市共种植中药材10000多亩,主要分布在应县南泉乡麻峪村、白马石乡土巷村、下马峪乡冀家窑村、大临河乡峰沟村、白马石乡奋地村;平鲁区下木角乡、向阳堡乡、下水头乡、高石庄乡和井坪镇等。种植的中药材品种主要有:黄芪、黄芩、柴胡、甘草、党参、金银花等。去年,中药材总产量2600多吨,总产值2000多万元。

酿造业迅速提升。酿造业完成5.75亿元,其中,山西梨花春酿酒集团有限公司完成销售收入2.9亿元,山西燕京啤酒有限公司完成销售收入0.95亿元。预计全年酿造业完成收入7.7亿元。(记者 张林贵)

责任编辑:朱雪娜
友情链接
中国国家培训网食品安全综合服务平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