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安全 再严的监管都不为过
发布时间2014-03-19 12:24:24 | 进入和平论坛 来源:中国江苏网
舌尖上的安全 再严的监管都不为过
中国江苏网3月8日讯
“食品安全关乎人命,再严的监管都不为过。”针对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关注的“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扬子晚报“两会观察员”认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用“三个最严”宣示为公众守住安全底线的决心,“连安全食品都吃不上,谈何民生幸福?”关键在于落实,把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程监管、可追溯机制落实在行动上,真正实现“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从而清除老百姓餐桌上的污染。实习生陈依晴记者于英杰
高兴亚观察员
必须由政府承担兜底监管责任
“吃的安全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保住舌尖上的安全,就守住了生命安全的底线。”南京医科大学教授高兴亚观察员认为,当下,食品生产、销售行业受利益驱动,政府监管不严,加上食品安全问题的隐蔽性,餐桌污染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对于食品的安全性,普通消费者没有专业知识,自身是“不可知、不可辨、不可鉴”的,因此必须由政府来承担这个兜底的监管责任。
高兴亚认为,“最严的监管”首要的是明确责任,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都要责任到人,通过制度规范予以保障。如果在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出现问题,就要对有关企业采取“最严厉的处罚”,对企业主或责任人予以最严厉的刑事和经济处罚,绝无“下不为例”的机会。而对政府监管部门的责任人而言,出了问题不但要进行行政处罚,后果严重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应该看到,政府已经逐步在做了,相信不远的将来,舌尖上的安全是有保障的。”
孙悦萌观察员
通过信息公开换取公众放心
作为一名年轻人,在镇江市民政局工作的孙悦萌观察员直言不讳地说,看到总理用三个“最严”来管食品安全,就想起在大学食堂吃的“陈化粮”,事情虽小,却记忆犹新。“食品安全重在监管,不安全的一定不能流入市场。镇江多次半夜突查油条摊食用油的来源和去向,那段时间对油条的安全感直线上升。”孙悦萌建议,监管部门应该理顺职责,通过严肃问责来督促实施,最好多采取“飞行检查”,不能等到事情发生了再来补救。
针对消费者信息来源不足,容易轻信谣言的现状,孙悦萌观察员建议政府通过报纸、网络等平台公开信息,引入社会志愿者监督,以透明换放心,镇江每天在当地媒体公布水质抽检表,就让老百姓感觉吃的水很放心。
刘贤金观察员
消费者也该学点专业知识
刘贤金观察员是省农科院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所所长,长期关注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他认为总理的三个“最严”中,“最严肃的问责”是一个新提法,表明了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认识的深化,一旦出现问题,管理者、生产者、流通中接触到的人都要承担责任,这样的压力能提升职能部门的监管执行力,从而把一条条措施落实到位,否则就要受到“最严肃”的惩处。
“我也发现,目前很多食品企业生产加工技术薄弱,对所作所为可能带来的危险后果没有充分意识到,这是很可怕的,今后需要更多的科技支撑。”刘贤金观察员说,消费者的安全意识也够,基本的食品安全分辨知识和能力有待提高,对蔬菜、粮食等一般食品的安全,普通消费者用好“人体检测仪”――眼、口、鼻,一看,二闻,三捏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分辨出来,保证吃得放心。为自己负责,消费者也该“长点专业眼光”,看标签、看包装时用心多一些。
》相关新闻